2023
十二月

05

1716

【家庭课堂II】|第七讲:家庭中的有毒教条

1231231

主内的弟兄姊妹,主内平安!

在分享前,我先澄清一下:我们接下来几次分享,会探索父母,我们探索父母不是指责他们的行为,也不是指责他们当年做了什么,不是对他们做任何的指控和批判。因为他们已经穷尽半生精力,给了我们在他们所知范围内最好的对待,我们也要看到父母生命中的痛,伤人的父母往往也曾经是个受伤的孩子,在看清整个家庭系统的来龙去脉之后,会使我们对曾度过辛苦童年的父母,更加谅解和亲近他们。

今天我想和大家探索的是:孩子对父母的信念:天下无不是的父母。

我们先讲一个个案:芳茹,一位30多岁的妈妈,穿着时尚,见到她,好像她犯了错误一样,低头不语,表情严肃。她说生活中的一切都令她不开心,在她七、八岁的时候,她姑姑结婚不仅,回来住了两天,走的那天,对她妈妈说:“嫂子,我的十块钱不见了,芳茹来我房间了,看看是不是她拿了,这么小的孩子就偷东西,长大了怎么办?” 芳茹妈妈问芳茹,有没有拿姑姑的钱。芳茹说没拿,可是她妈妈不相信她没拿,觉得她偷姑姑的钱丢人,拿起扫把就打她,嘴里还说:“让你偷,看我打不死你。我让记住,别人的东西不能拿,我打你,是为了长记性,以后好好做人。”最后,打的她的背上青一块,紫一块的。后来钱在姑姑的另一个包里找到了。 这一件事情,芳茹一直难以忘记,并且形成了一个信念:“虽然后来钱找到了,不是我拿的。妈妈打我,我虽然愤怒,但她是为我好,是为了让我长大后是个好人。”

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:

一、父母方面。父母是成年人,要为自己的判断和推测负责,要了解事情的真相。 父母是人不是神。当人们成为父母的时候,一些古怪又不幸的事情就会发生。他们开始赋予自己新的职责,去扮演父母的角色,而忘记了自己是个人,而只要是人就会犯错,就会有自己的弱点,是人就有局限性,就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,是人就拥有真实的情感,就做不到铁面无私,一碗水端平。当人们成为父母时,他们会忘记自己是个人这个事实,他们不再是他们自由的自我,忘记了他们的情绪可能因时因地而不同。一方面父母自己神化自己,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,另一方面,孩子也在神化父母。孩子在小的时候,认为父母可以做自己做不了的,父母是万能的,长大之后,虽身体长大了,但心灵和眼睛还是小时候的,还在用小时候的眼睛看父母,把父母神化。 健康的父母会去整理自己的伤,不让痛苦再传下去。不健康的父母烙在孩子身上的是自己受过的伤。我们很难了解迫害者本身也曾是一名受害人,然而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,否则悲剧就会一直上演。迫害者的心中有个愤怒和受伤的孩子,被禁止表现出对父母的不满。因此,愤怒和不满只能投射到别人或自己身上,不然只好借着其他不正常的方式表达。我们不太了解在芳茹妈妈生命中曾经发生过什么,你至于她用暴力来教育孩子,她曾经也是个受伤的孩子。

二、孩子方面。 芳茹用自己将近30年的时间,在心底精心筑起一道防御墙,这道墙的名字叫:否认——暂时的安慰,巨大的代价。 “否认”是最简单也最有力的心理防御方式。它借助虚假的现实来极力缩小,甚至是否定痛苦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影响。它甚至能令一些人忘记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,继续把他们当作完美的偶像顶礼膜拜。由否认带来的宽慰不过是暂时的,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,就像芳茹,一直认为妈妈当时的打是为她好,否认,当时妈妈对她造成的伤害。到现在,她也控制不住自己打自己的孩子。 我们相信我们的父母,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,对我们关怀备至,很爱我们。但在我们的记忆中,在某个时刻父母无情的伤害我们的自尊、践踏我们的自我价值感……。

他们的爱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吗?他们的关怀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呈现吗?我们要有勇气面对生命中事情的真相。 合理化=自我欺骗——“妈妈打我,我虽然愤怒,但她是为我好。”合理化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: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为可接受的。表面看来,这似乎起到了作用,但是,你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其实一直都清楚事情的真相。 否认与合理化,都让我们生活在自己虚构的幻想中,因为这样我们才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。我们也需要有勇气来面对事情的真相,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的长大和成熟。

谢谢你的聆听,我们下次再见!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